新司法解释9月起施行 企业怎样应对社保缴纳新规?
新司法解释带来哪些变化?
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难题的解释(二)》,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关”无需缴纳社保费”的约定无效。这项新司法解释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虽然我国法律早已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但此次专门强调社保”约定豁免”无效的司法解释仍引发广泛关注。
新规最直接的影响是:企业与员工私下达成的不缴纳社保协议将不再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可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赔偿。由此可见,过去一些企业通过”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来降低用工成本的行为将面临法律风险。
企业为何需要重视这一变化?
很多企业主可能会有疑问:不就是强调一下必须缴纳社保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新司法解释的出台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中国政法大学娄宇教授指出,这”有利于维护社会保险统筹制度,切实保护公民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有效分散用人单位用工风险”。
从企业角度看,忽视这一变化可能带来三重风险:
1. 员工可能随时以”未依法缴纳社保”为由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2. 企业可能面临社保补缴和滞纳金;
3. 企业声誉可能受损,影响人才吸引和保留。
特别是餐饮、快递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新规带来的成本压力更为明显。一位郑州餐饮老板算了一笔账: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每位员工每月企业需多支付1000多元。这也是为什么新规会引起如此多企业关注的缘故。
企业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面对新规,企业该怎样应对?开门见山说,千万不要轻信网上流传的所谓”规避小妙招”。法律专家明确表示,将员工变为”合伙人”或通过业务外包规避社保的行为,法院会进行实质性审查,一旦认定存在实际劳动关系,企业仍需承担相应责任。
比较稳妥的应对策略包括:
1. 全面梳理用工情况:检查所有员工社保缴纳情形,确保无遗漏;
2. 优化薪酬结构:在合法前提下,合理设计薪酬方案,平衡企业和员工利益;
3. 加强员工沟通:解释社保重要性,争取员工领会支持;
4. 考虑灵活用工:对部分岗位,可考虑合规的灵活用工方式。
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快递、外卖平台已开始为骑手缴纳社保,而一些中小企业也在与员工协商后逐步落实社保缴纳。
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虽然短期内新规可能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但从长远看,规范社保缴纳对企业进步其实有多重好处:
– 提升员工归属感和稳定性
– 降低用工法律风险
– 增强企业社会形象和吸引力
– 员工保障更完善,职业效率可能提升
一位煤炭企业负责人分享的经验值得借鉴:虽然资金紧张,他们仍坚持为员工缴纳社保,结局员工满意度进步,甚至帮助员工获得了银行贷款等便利,实现了双赢。
9月1日即将到来,企业应尽快评估新司法解释的影响,制定合规方案。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调整,将这一变化转化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契机。毕竟,遵纪守法、关爱员工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