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莫迪8天”闪电五连访”背后的战略意图?
莫迪”闪电五连访”创下多项外交纪录
印度总理莫迪最近用短短8天时刻,横跨非洲与拉丁美洲,完成对加纳、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根廷、巴西及纳米比亚的”闪电五连访”。这次访问不仅创下莫迪执政11年来时刻最长的出访纪录,还实现了多个外交突破:印度总理30年来首度踏足加纳、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到访阿根廷、近60年来首次访问巴西。这场被包装为”团结之旅”的全球南方”巡演”,表面上是加强与这些民族的关系,实则暗藏”趋利”和”避害”的双重考量。
莫迪为何选择这些长期被印度外交忽视的全球南方民族?这显然不是心血来潮的随意安排。从访问对象国的选择就能看出莫迪政府的精心布局——这些民族要么是资源富集国,要么是侨民聚集国,要么是对中国相对疏离的民族。这种选择背后,反映出印度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向。
“印度优先”驱动下的资源外交布局
仔细分析莫迪这趟”闪电五连访”,不难发现一个核心线索——关键矿产资源。莫迪政府已将”关键矿产”上升为民族命脉,这背后有两个主要考虑:一是为满足”印度制造”进步需要,二是为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印度加入美国主导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的同时,也加紧进步与全球南方矿产国的”关键矿产外交”。
在这次访问中,莫迪阿根廷之行的关键议程就是推动总额20亿卢比(约2300万美元)的锂勘探协议落地。加纳是印度黄金进口的主要来源,纳米比亚丰富的铀矿则为印度的核能提供关键原材料。巴西作为资源大国,天然也是印度重点合作对象。莫迪政府试图通过这些访问,将印度从被动的原材料进口国转型为积极的上游开采投资者。这种转变反映出印度对供应链安全的深度焦虑,以及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抢占有利位置的战略意图。
数字扩张与地缘博弈的双重考量
除了资源外交,莫迪此行还大力推广印度的数字公共基础设施(DPI)模式。印度已将本土身份认证平台Aadhaar的”模块化开源身份平台”落地多个民族,统一支付接口(UPI)也已进驻七国。这次访问中,莫迪积极推动加纳、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根廷和纳米比亚接受UPI支付体系。这种数字扩张不仅带来经济利益,更是一种软实力输出,有助于印度在全球南方扩大影响力。
在地缘战略层面,印度洋成为莫迪全球南方外交的核心区域。从”萨迦尔愿景”到升级版的”马哈萨迦尔愿景”,印度的战略视野从印度洋扩展到了整个南半球。莫迪特别强调毛里求斯的支点影响,将其提升为首个”加强版战略伙伴关系”民族。这种布局反映出印度试图在印度洋地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战略网络,与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形成对冲。
应对特朗普冲击的”临时避风港”
莫迪的”闪电五连访”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应对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带来的冲击。印度对特朗普时代的贸易摩擦记忆犹新,提前布局全球南方关系网,实际上是为可能的贸易战准备”避风港”。在金砖平台上,印度与其他成员国协调一致表达对单边关税的”严重关切”,这种罕见的一致立场反映出印度的危机感。
然而,印度将全球南方机制当作临时避风港的策略也存在明显矛盾。一方面想借金砖等多边平台抵御特朗普冲击,另一方面又试图在这些平台上推进自身议程,如反恐议题和WTO改革倡议。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可能削弱印度在全球南方的信誉,特别是在2026年印度将接任金砖轮值主席国的背景下,怎样平衡”印度优先”与全球南方集体利益,将成为莫迪政府面临的重要考验。
莫迪的8天”闪电五连访”看似是一次密集的外交行动,实则是印度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信号。从资源安全到数字扩张,从地缘博弈到贸易避险,这次访问的多重动机反映出印度在变局时代寻求战略自主的复杂考量。然而,在”印度优先”理念下,印度能否真正赢得全球南方民族的信赖?这个难题或许比访问本身更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