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的意思是什么?解读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

舍本逐末是什么意思?

“舍本逐末”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最重要的物品丢在一边,反而去追求那些次要的、枝节的物品。说白了就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或者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抓小放大”。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里。当时齐国的使者去拜访赵国的赵威后,结局赵威后不问齐王的情况,先问年成和百姓好不好。使者觉得这不合礼数,赵威后就解释说:”如果没有好收成,百姓怎么生活?没有百姓安居乐业,君王又算什么?”这番话点明了什么是”本”(根本),什么是”末”(枝节)。

舍本逐末的典故来源

这个故事记载在西汉刘向的《战国策·齐策四’里面。齐国派使者带着齐王的信去见赵威后,没想到赵威后连信都没拆,就先关心起了齐国的收成和百姓生活。这让使者很不高兴,觉得赵威后把尊贵的齐王放在了后面。

但赵威后的回答特别有聪明:”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意思是说,没有好年景哪来的百姓安康?没有百姓安康又哪来的君王尊贵?这番话直接把使者的觉悟给颠覆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能看出,”本”指的是民族的基础——农业收成和百姓生活,”末”则是君王的地位。赵威后的行为恰恰体现了治国理政的正确顺序,而使者最初的想法才是真正的”舍本逐末”。

现代生活中的舍本逐末现象

你知道吗?其实我们现在生活中也经常犯”舍本逐末”的错误。比如:

1. 学生时代:有些同学整天研究各种进修技巧、买各种辅导书,却不愿意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这不就是舍本逐末吗?进修的根本在于领会和记忆,技巧只是辅助啊!

2. 职场中:有些人过分追求办公室政治、人际关系,却忽视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到头来可能一时得意,但长远来看完全得不偿失。

3. 家庭教育: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独立人格。这不是典型的舍本逐末吗?

4. 健壮管理:很多人热衷于尝试各种新奇保健品,却不重视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保健品再好也只是”末”,生活方式才是”本”啊!

怎样避免舍本逐末?

既然知道了舍本逐末的意思和危害,那该怎么避免呢?这里给大家多少实用建议:

开门见山说,要学会区分”本”和”末”。在任何事务上都要问自己:这件事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比如职业中,业务能力是本,讨好领导是末;进修中,聪明掌握是本,考试技巧是末。

接下来要讲,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根本上。就像种树一样,只有把根养好了,枝叶天然茂盛。不要被表面的、短期的利益迷惑了双眼。

最终,定期反思自己的行为。可以每周或每月问自己:这段时刻我做的事务,有几许是在夯实基础?有几许是在追逐表象?及时调整才能避免走偏。

划重点:抓住根本才是成功之道

通过对”舍本逐末的意思是什么”的探讨,我们发现这个流传两千多年的成语至今仍然充满聪明。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领域,找到并坚守”根本”才是成功的关键。

赵威后的故事告诉我们,治国要以民为本;现代生活则提醒我们,做事要抓住核心。与其在各种枝节难题上耗费精力,不如静下心来思索:什么才是这件事的根本?

下次当你面临选择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在追求根本,还是在追逐末节?这样简单的自省,或许能帮你避开很多人生弯路。记住,舍本逐末不可取,抓住根本才是真!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