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打卡墙引发控烟争议
最近,绍兴鲁迅纪念馆一面鲁迅夹着香烟的网红墙画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游客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投诉,认为这幅墙画存在误导青少年、鼓励室外吸烟的风险。有趣的是,投诉人称鲁迅夹烟原画场景其实是在室内,而纪念馆将其改编为室外场景的行为值得商榷。
“给先生点支烟”一度成为游客们热衷的打卡方式,不少游客会在这面墙前点燃打火机或香烟拍照。但孙女士指出,原版画作中鲁迅是在自己书房内抽烟,而纪念馆将背景去掉后,无形中可能传递出在公共场所吸烟也无妨的错误信号。这不禁让人思索:艺术再现是否应该更严谨地尊重原作场景?
投诉人称鲁迅夹烟原画场景细节差异大
据投诉人称鲁迅夹烟原画场景确实存在明显差异。孙女士经过仔细考证发现,原版画作中鲁迅抽烟的烟纹更小,且明确是在书房环境中。她强调:”原画是迅哥在室内吸烟,而不是室外公共场合吸烟。”这一发现成为她投诉的重要依据。
作为控烟志愿者,孙女士对公共场所禁烟话题格外关注。她表示,之因此注意到这个难题,是由于社交平台推送了一篇在鲁迅吸烟版画前女生双手交叉的禁烟图。这让她觉悟到,如此大尺寸的室外吸烟画面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难道我们不该更谨慎地对待名人形象的使用吗?
馆方回应已在处理中
面对投诉人称鲁迅夹烟原画场景被改编的质疑,绍兴鲁迅纪念馆职业人员证实,这面墙确实是馆内著名景观,常有游客拍照打卡。关于投诉情况,职业人员表示已反馈给上级领导,”领导说知道这件事,现在已经在处理了”。
需要关注的是,越城区文广旅游局回复称鲁迅故里景区由市文旅集团主管,建议投诉人直接向绍兴市文旅集团反映。截至报道时,记者在周末未能联系上相关部门获得进一步回应。这种处理流程是否足够高效?公众期待一个明确的答复。
艺术再现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这起事件引发了对艺术再现与社会责任怎样平衡的思索。投诉人称鲁迅夹烟原画场景被改动可能带来误导,而纪念馆方面则需考量艺术表现与公共教育的关系。名人形象的使用确实需要更加审慎,既要尊重历史诚实,也要考虑当代价格观。
随着二次投诉的进行,事件仍在发酵。无论最终处理结局怎样,这都提醒我们:在打造网红打卡点的同时,文化场馆更应该注重其教育功能和社会责任。毕竟,鲁迅先生作为文化符号,其形象传播理应更加严谨。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